网站首页 | 专栏首页 | 高层言论 | 图片报道 | 最新推荐 | 丝路专访 | 经贸合作 | 文化交流 | 各方关注 | 丝路展厅 | 丝路纪行 |
  当前位置:首页>国新专题>一带一路>媒体报道
 
 
新丝路战略:丝路经济带可在35年内初步建成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4-07-30   来源:大公网
  

  据悉,此次会议是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后,中国智库首次召集沿途国家智库参与的务实研讨会,也是中国召开的首次12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会议。

  6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12国智库论坛"在京落下帷幕。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来自中国、俄罗斯、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国的40多名智库学者。他们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与未来"的诸多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与闭门研讨。会议结束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代表丝绸之路经济带课题组发布了题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愿景与路径》的智库研究报告。报告中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提出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在2049年初步建成。
 
  中国首份智库丝路报告全文
 
  该报告首先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与现实出发,讲述了丝绸之路的极端重要性。丝绸之路经济带像一条金线,把世界上大多数政治自信、经济发达、资源丰富和富有国力的国家串联起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除美国、日本和巴西之外都在这条经济带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的55%左右,拥有世界总人口的大约70%和世界已知能源资源的75%左右。这样的经济体量,再加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
 
  辛本健:改革、开放、合作将是丝路建设的主要趋势
 
  人民日报社内参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辛本健谈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厘清思路,才能实现良好开局。在总体思路上,要以改革、开放、合作推动建设;而在沿线省区建设时,则要具备发展所需的意识。
 
  辛本健谈到了"丝路经济带"的总体建设思路,即丝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必须利用好国家改革开放释放的最新红利,利用好改革开放新布局的若干机遇,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良好开局。在未来丝路经济带建设中,改革、开放、合作将是丝路经济带建设的三个主要趋势。
 
  中亚学者:丝路建设将大大缩短上海至西欧货运时间
 
  哈萨克斯坦国际关系博士艾丽娜拉o拜纳扎洛娃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缩短上海至西欧货运时间近五分之一。
 
  拜纳扎洛娃博士表示,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可以成为亚太地区和欧洲其他国家经贸联系的重要纽带。哈萨克斯坦地理位置偏远,限制了其与亚太国家经贸往来的规模,一般只同邻国中国和俄罗斯有联系。要进入亚太市场,利用中国的运输线路过境是理想的方式。"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大力推进"欧洲-中国"国际运输走廊(途经哈萨克斯坦)的建设,这对哈萨克斯坦的国际运输能力及综合国力都有极大提升。这条国际运输走廊全长8445公里,为世界之最,建成后可使亚太国家拥有到达欧洲市场的最短出境路线,大大缩短中国到欧洲的货运时间。目前,中国至欧洲的货物98%通过海路运输。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海路运输需要花费45天,而内陆运输(过境哈萨克斯坦)则只需10天,时间缩短近五分之一。这将进一步扩大哈萨克斯坦与亚太其它地区和欧洲国家的商贸往来。
 
  美学者:丝绸之路国家发展应效仿中国模式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系主任、终身高级教授纳克o卡瑞尼认为,"丝绸之路"国家的发展应该效仿中国模式。
 
  卡瑞尼指出,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奇迹般的成就。人均收入在数十年间从全球中下游水平向发达国家水平迈进,这为"丝绸之路"沿线及世界其它国家树立了典范,处于第二、三世界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渴望复制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卡瑞尼分别从领导层、对外贸易、宏观调控、可再生能源、人口政策、反腐倡廉、以及消除贫困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的发展模式。
 
  印度智库:中印合作是丝路经济带成功的必要条件
 
  来自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研究教授谢刚的观点很引人注目。在他看来,中国同印度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计划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印不联手则丝路建不成。

  谢刚认为,促使中印两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欧亚地区联系的因素有五点。首先,区域内地缘政治变化频繁,使中印迫切寻求深化同欧亚国家来往。其次,中印都需要构建稳定的国内环境。再次,中印把工作重心由维护安全转移至谋求发展,从而让民众享受经济相依带来的利益,还能遏制分裂。第四,中印扩大双边贸易将为地区发展带来巨大利益。最后,中印都希望通过努力在亚洲区域背景下争取战略主动。
 
  中亚学者:警惕欧盟危机破坏丝路经济带
 
  塔吉克斯坦经贸部经济学研究所宏观经济系主任科加曼马德·乌马罗夫表示,区域一体化本身并非一定合理,欧洲一体化的危机间接证明了经济全球化模式的脆弱,要警惕欧盟危机破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乌马罗夫认为,全球化已经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不断扩大。区域一体化本身也并非就是合理的,这是不同的经济联盟和组织成员之间冲突日益加深的最明显的表现,从而增加了区域经济解体的危险。欧盟危机显示这种危险正越来越成为现实。
 
  杨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三大难题
 
  杨恕,作为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长期以来一直观察着丝绸之路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全环境。此次作为论坛的主旨发言嘉宾,他的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受到与会嘉宾和学者的关注。
 
  杨恕在演讲中并不讳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所面临的难题。他特别强调了"网球拍现象"。他把经济带东边和西边比喻成两个网球拍的拍子,中间这段则是两个网球拍对接的拍把。他表示,这个"网球拍现象"实际是经济带建成的最大障碍。产业密度低,人口密度低,很难形成符合标准概念的经济带。
 
  美国智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应忽视美国因素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表示,中国的"轴心转向西部"战略受到了美国的强烈关注。
 
  刘亚伟首先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功将有助于中国国内稳定,增强国际影响力,使中国在欧亚大陆的广袤土地上拥有足够的经济权利。落实丝绸之路计划也可以有效地回应美国的轴心转向亚洲的政策,处理可能发生在东海与日本的冲突以及南海与东盟的冲突。
 
  但他同时也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终实现,既要依赖于中国国内切实的政治经济改革,也要考虑国际环境,参与国际施政。
 
  伊朗官员:600年天然气储备可助推丝路建设
 
  作为伊朗驻华大使馆首席研究研究顾问,比尼亚兹对中国和伊朗都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需要认清伊朗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伊朗拥有的600年天然气储备可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比尼亚兹认为,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伊朗在包括新丝路项目在内的任何新世界事务中都不能被轻易忽略。伊朗在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战略学中都被定位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脊梁"国家。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伊朗都会以不同方式与世界接轨。他特别强调了宗教在这方面的作用。他认为,正是因为伊朗坚守了宗教信仰,才能把宗教作为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方法。
 
  俄学者:“丝路经济带”是中国改革和谐延伸的表现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公正俄罗斯党主席国际顾问鲍里斯?古斯列多夫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会导致中俄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
 
  古斯列多夫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改革和谐延伸的表现,是就沿线各国经济合作提出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提议;该项目可使亚洲所有次区域得到联合,最终提升欧亚各国经济与安全合作的水平。“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发展沿线国家交通运输、促进相互贸易、确保资金顺畅流通、增进民间交流,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责任编辑:焦非 ]
 
  相关文档
  ·聚焦西亚 中国的“新丝绸”战略
  ·大公网:中乌合作成重要亮点
  ·复兴丝绸之路 共迎新的机遇
  ·我驻埃及使馆与埃及智库合作举办“复兴丝绸之路”研讨会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在互知互信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当其时
 
 
Copyright www.scio.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55996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