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助理、教授赵树坤:南南人权治理中的中国理念贡献与实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7-12-08   来源:国新网
    

  12月7日至8日,来自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余位代表出席了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共商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权发展大计,并讨论通过了《北京宣言》。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赵树坤认为,南南人权治理中面临许多非传统性治理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通过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在理念和实践两个层面, 为南南人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愿景。

  国新网:非常感谢赵教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完善南南国家人权治理有什么重要的启示呢?

  赵树坤: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对于南南人权的治理,到底有什么核心的启示性的意义,我觉得可能要关注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利益,利益共同体,一个是责任共同体,还有一个是生态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在今天的国际国内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来讲,首先还是以发展为核心,那么也就是谋求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在利益,在蛋糕做大这个意义上要有更实质性的推进。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强调在命运共同体的各个成员发展中国家不分强弱,不分大小,不分国别,都在追求更好的美好生活的同时,同时赋有对于整个人类进步的同等的责任,所以这是一个责任共同体的意思。

  要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还是要注意谈人类其实是谈人类所在的整个世界的各个物种,在这个语境来谈,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凝结起来的,我们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以及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各个的物种在生态意义上在生命意义上是一个互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么一个意义的共同体。

  国新网:那么您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为南南人权的治理提供了怎样的新的路径和新的探索。

  赵树坤:我觉得在南南治理中,它提供的新途径,可以概括为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护人权。我们现在来谈人类命运共同体,它最核心的叫共商共建共享,其实谈的就是一种合作,没有哪一个国家是绝对的强,也没有哪个国家是绝对意义上的弱。

  那么人权,归根结底,实际上它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理想层面的,它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以一个国家所在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着的国民生活和各项法律上的权利的落实问题,所以发展促人权,这个人权才是可持续的,反过来以合作促发展,那么这个发展也同样才是可持续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新路径,可以这么概括成两句话。

  国新网: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的纵深推进,对沿线区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形成什么样的区域新经济呢?

  赵树坤:旧的传统的经济旧秩序,它比较典型的是一种依附性的格局,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多欠发达国家,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它主要是一种资金的短缺问题,那这个资金短缺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绝对意义上的穷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旧的金融秩序和格局加深了乏力的状态,所以“一带一路”的这个推进呢,对于改善不合理的金融秩序,改善不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它都有很大的实际性的促进和改变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提升了弱小国家的经济能力,对于重塑地区新经济秩序来讲,一定会有成效的。所以“一带一路”的推进借助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等的多元途径,最终它应该换来的是一种沿线国家的和平发展。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