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新疆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徐向东,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主持人石磊: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第六十六场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先生,新疆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徐向东先生。请他们介绍自治区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情况,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请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先生介绍自治区疫情防控最新进展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10月以来,全疆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超过4100例,连续11天报告新增阳性感染者数过百例,涉疫地区的高风险区持续报告较多新增阳性感染者,社会面传播扩散风险依然存在,全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疫情以来,自治区及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的定点和“红、黄”码医院,收治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病例、阳性血液透析患者和阳性内科疾病患者、阳性孕产妇1100余人,累计接诊50000余人次,入院患者6000余人次,开展手术1500余台;“绿”码医院单日接诊5000余人次。充分发挥社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服务功能,缓解“三码”医院接诊压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和诊疗方案,坚定“坚持就是胜利”的信心决心,咬住“动态清零”目标、咬紧牙关决战到底,突出疫情防控重点任务,因地制宜,科学规范,精准高效,切实提升核酸筛查、流调溯源、隔离转运、医疗救治、消杀消毒、民生保障工作能力水平,不折不扣落实“四早”要求,做到“四应四尽”,统筹做好防外溢、控规模、减存量、防风险、畅物流、保民生等各项工作,坚决打羸疫情防控攻坚战。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
石磊:
谢谢邹小广先生的介绍。
现在,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
中国新闻社:
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前几场新闻发布会上分别介绍了“红黄绿”码“三位一体”医疗体系建设情况。请问,如何保障有需求就医的群众能从社区到达医院机构就医?
邹小广:
在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和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为解决群众正常就医服务看病需求,近期自治区整合资源建立了“红黄绿”码“三位一体”的医疗体系,通过一周的运行,极大缓解了阳性患者和普通患者就医难的突出矛盾,但总的看,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面对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救治需求的客观现实,我们采取统筹社区、120、医院三方联动循环机制和“红黄绿”码医院之间的循环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第一个“循环”是统筹社区、120、医院三方联动。首先,最大限度发挥社区作用。药店要备足药品,特别是抗病毒、抗菌药,治疗咳嗽、发热的药品,对求医用药的群众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做到心中有数。阳性急难重症协调120及时送往定点红码医院进行救治。高中风险区的患者通过社区专用车辆采用点对点的方式送至黄码医院进行救治。普通患者前往绿码医院进行治疗。要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作用,小病不出社区。其中有几个好的做法:新疆医科大学8所附属医院公布了348位专家名单,线上寻医问药,点击率超过200万。自治区中医院发放新冠肺炎防治科普手册,点对点通过手机视频给患者问诊和解答用药。自治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问诊了5000多例,开具了1200余个处方。其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例如乌鲁木齐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要采取措施确保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全面恢复诊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力争做到小病不出社区、非必要不出社区。第三,发挥药店点多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按照自治区相关要求,将感冒药、发烧药、止咳药、抗生素等常用药品配送到位,让人民群众按照自己的用药习惯,通过药店购药来解决头疼脑热等普通症状疾病,同时要解决好慢性病患者长处方的问题。四是发挥互联网医院作用,通过网络寻症问药,解决患者对“处方药”的需求。近期,自治区各大医院以及重点疫区医疗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网上医院等渠道分别推出多种形式指导患者就医问药的短视频、贴心卡,深受群众欢迎。如自治区中医院推出的“幼儿高烧不退怎么办”、“居家发烧浑身疼要用什么药物”、“如何判断反复发烧和积食肺炎扁桃体发炎及咳嗽的用药方法”等短视频深受患者认同,点击量很高。还有利用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方式宣传治疗小常识的做法也受到群众欢迎,我们也将组织相关医疗机构、社区等服务群众的部门要借鉴和推广这些好做法。
第二个“循环”是做好“红黄绿”码医院之间的循环,提高医疗救治质效。适时调整“红黄绿”码医院设置数量,力争做到相互匹配,转出转入高效顺畅,避免因为设置不合理而造成“肠梗阻”和堵点。近日已调整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为红码定点医院,拟调整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院区为红码定点医院。“红码”定点医院转阴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要及时转入黄码医院,空出来的床位要及时将绿码医院的阳性患者转入,释放绿码医院被阳性患者严重挤占的医护人员和医疗设施等空间资源,提升绿码医院接纳普通患者就诊能力。黄码医院就诊患者痊愈或病情稳定后及时出院居家观察或继续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跟进治疗。通过红黄绿码医院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大床位周转使用率,特别是提升绿码医院接诊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真正做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新疆日报:
主持人好!我是新疆日报记者,目前阳性患者血透就医矛盾依旧突出。请问新疆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阳性血透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邹小广:
作为以收治阳性血液透析患者为主的乌鲁木齐国际医院,已于10月12日正式启用,开放床位500张,其中阳性血透床位300张、普通床位200张,配有血液透析机40台,目前收治阳性血透患者265人。10月16日,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调整为红码定点医院开放150张床,已开始接收阳性血透患者救治。经过努力,阳性血透就医难的尖锐矛盾有一定缓解,但阳性血透患者排队等床的突出矛盾并未彻底解决。为此,我们决定将新疆医科大第六附属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院区调整为红码定点医院,两家医院共计450张血透床位,预计明天开放,接受阳性血透患者治疗。届时,困扰阳性血透患者就医难的问题将会有大的改善。
新疆广播电视台:
主持人好!我是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疫情期间,群众居家时间较长,一些群众心理压力增大。请问群众居家期间应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如果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帮助?
新疆精神卫生中心院长、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徐向东:
面对本轮新疆疫情的反弹和复杂严峻的防控形势,许多市民朋友需要居家,随着时间拉长,不免会有些负面情绪的产生,这是人类面对危机情况的正常心理反应,但如果反应过度,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如何应对不良情绪,尽快调适好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如何自我调试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呢?
一是主动调节情绪,积极自我暗示。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产生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主动调节这些情绪。调节情绪的目的不是没有情绪,也不是压抑情绪,而是改变我们与情绪相处的模式,更积极的处理情绪。尝试在心理上自我引导和积极暗示,比如“孩子在家上网课有担心,但是增加了陪孩子的时间;我不能去单位上班只能居家办公,但减少了上班来回的通勤时间,可以节约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减少情绪波动,让我们能更好的、更有智慧的处理问题,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是建立积极人际互动。即使面对疫情居家的压力,也要选择积极的人际互动,通过各种社交网络把自己置身于社交圈,保持社交习惯,不要因为居家变成一种孤独状态。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如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在治疗或者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同盟。
三是保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居家期间,要积极看待生活,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或坚持一些例行活动,照顾好自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坚持做好身体的基础照顾和规律有序的生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安全感,也可以提升心理韧性、提供自我效能感、改善我们的情绪,提高情绪控制力;坚持每日适度锻炼,有助于释放心理压力。
四是营造宽松和谐家庭氛围。居家期间,家人之间也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不良的情绪会相互影响和传递的,家庭成员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分担一些家务活,或者借此深入了解对方的学习生活情况,体会他人的不易。家人是最亲密的存在,良好的关系和家人的支持是生命中最温暖的光芒,欢乐愉快的家庭氛围使彼此感受到更多的爱和支持。家庭成员彼此表达关心,分享感受,在心理上增强相互支持。
疫情期间,新疆精神卫生中心(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保持正常开诊,为全市各族群众提供精神心理疾病诊疗、精神科慢病取药等服务。同时,我院提供线上问诊咨询服务,市民朋友可拨打心理服务热线(0991-3016111),心理专家将为居民朋友提供服务。还可关注“智慧健康乌鲁木齐公众号”线上诊疗窗口,点击“新疆精神卫生中心(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与我院医师在线交流、问诊,也可关注“新疆精神卫生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掌上医院”进行在线复诊。
石磊: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