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自治区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全,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局长尚军,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主持人李华: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第三十一场自治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女士,自治区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全先生,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局长尚军先生,请他们通报乌鲁木齐市社会救助、自治区农业“秋收、秋种、秋管”和促进旅游业有序恢复发展的工作情况。
首先,我向大家通报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9月7日0时至21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1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例,其中,乌鲁木齐市天山区2例、水磨沟区3例、高新区1例、米东区1例,伊犁州伊宁市12例,昌吉州呼图壁县1例,巴州库尔勒市3例。
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17例。
截至9月7日21时,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6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76例。
下面,请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局长尚军先生介绍乌鲁木齐市开展社会救助的有关情况。
乌鲁木齐市民政局局长尚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为切实做好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开展帮扶救助工作。
一是应保尽保困难群体。提前发放8月份低保金、特困供养金896.72万元,惠及我市困难群众11619人;为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按照每人300元标准增发一次性生活补助金338.1万元;8月12日起为全市8087户低保对象家庭、特困供养家庭、低保边缘对象家庭每隔3天发放一次价值30元的“蔬菜包”,累计发放56572包,价值169.72万元。
二是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疫情管控期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员,取消户籍、居住地限制,由急难发生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畅通救助渠道,优化审批程序,采取发放实物或现金的方式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截至目前,共救助困难群众76人,发放实物和临时救助金累计4.84万元。
三是帮助解决受疫情影响的灵活就业人员基本生活困难。8月30日,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的灵活就业人员生活救助工作,针对因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无收入、未参加失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且当月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我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00元的基本生活困难人员(包含非本市户籍人员)。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向居住地社区(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供身份证、居住证、未参加失业保险、承诺书(无法证明本人未参加失业保险的)等证明材料或电子图片证明材料,由社区(村)居委会报人社部门,通过社保平台审核认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批后予以发放。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按照每人300元标准,以现金形式发放一次性生活救助。截至9月6日,经各区(县)摸排认定,全市符合条件9585人,已发放7990人,发放救助金239.7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救助工作,做到边摸排边审批边发放,符合一人救助一人,切实保障好受疫情影响的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李华:
下面,请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女士介绍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三秋”农业生产工作的有关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晶: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当前我区“三夏”工作已基本结束,“三秋”农业生产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三秋”工作,全区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三秋”农业生产。主动克服疫情影响,突出“抓秋种、促秋管、抢秋收”,“三秋”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近期,自治区已下达2023年度冬小麦生产约束性目标任务1275万亩,较上年增加75万亩,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夯实明年粮食稳产丰收基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早落实冬小麦种子等农资和播种机械调运储备,指导做好农机检验检修,有序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确保秋作物适时收获,冬小麦播种地块有效落实。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病虫防治、田管技术等专题培训,帮助农户在疫情期间解决生产困难和问题。
二是全力以赴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各地州市集中开展农业保生产调度,紧盯全区蔬菜生产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8个地州市23个县,实施点对点调度指导,协调解决用工、浇灌水、种苗、田管和采收等关键环节问题。指导各地抓好在田蔬菜管理和复播蔬菜种植。成立定点屠宰场(点)3个专项工作组,实时监测每日畜禽屠宰、调运及主要畜产品供给情况,着力解决畜产品稳产保供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帮企助农“纾困解难”,梳理农作物生产采收人员不足、农产品物资流通不畅、市场蔬菜品种不够丰富等7大类44项问题,目前已解决40项问题,着力保障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运得上”。
四是全力以赴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沟通会商,对重要时段、重点区域加密气象和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制定秋季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措施,强化应急值守,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无灾区多增产,为夺取全年农业大丰收保驾护航。
当前我区夏粮面积、产量、单产分别以增加28.12万亩、2.78亿斤、1.92公斤/亩的“三增”趋势,获得全面丰收。秋粮作物在田长势良好,已由南向北开始陆续收获。截至9月5日,全区(地方)已收获秋粮169.61万亩,同比增加13.37万亩。棉花预计9月中下旬进入大面积收获阶段。在田蔬菜面积170万亩,同比增加5.5万亩,为冬季蔬菜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的来看,目前我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能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下一步,全区农业农村部门将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切实抓好冬小麦生产约束性目标任务落实,做好“三秋”技术服务指导和防灾减灾,组织抓紧秋收准备工作,奋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华:
最后,请自治区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全先生介绍自治区文旅部门促进旅游业有序恢复发展及助企纾困的有关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全: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本轮疫情对自治区旅游市场冲击较大,8月份全区接待游客与7月份环比,下降76.24%。随着我区整体疫情形势逐步向好,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坚持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结合实际研究细化相关措施推动落实,积极指导督促各地(州、市)旅游部门行动起来,推出各项举措有序推进旅游业复苏发展,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一是推动景区有序开放。督促指导旅游景区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在落实网上预约购票、公众号发布信息等“限流、预约、错峰”基础上,推动景区有序开放。截至9月6日,我区573家A级景区,开放232家,其中15家5A级景区开放5家(喀纳斯、可可托海、赛里木湖、那拉提、喀拉峻),120家4A级景区已开放53家。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景区在全方位精准科学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为广大游客提供好服务。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激活疆内游。发动新疆人游新疆。鼓励各地(州、市)采取发放景区消费券、门票减免打折等方式吸引游客。发展周边游、近郊游、乡村游、城市休闲游,并通过开展各类主题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旅游消费。克拉玛依投入60万元发放文旅消费惠民卡;吐鲁番36家A级旅游景区对本地居民门票全免,其他地(州、市)享受半价优惠;阿勒泰筹划举办金秋风光摄影大赛;博州拟组织全州2.1万名参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干部职工、志愿者以及人民教师开展免费“爱家乡·游赛湖·浴温泉”活动。
三是丰富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积极鼓励各地州推出更多周边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及“一日游”线路消费套餐等旅游产品,在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前提下,举办各类旅游节事活动,激活旅游市场。塔城推出7条“稻花香里说丰年”主题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阿克苏推出世界文化遗产探秘之旅、柯柯牙精神之旅等16条精品主题游览线路;哈密筹划举办“大海道特种旅游季”“大海道全球知名车企试乘试驾基地招募”“大海道千名探路人招募”等系列活动。
四是强化金融扶持企业发展。开展“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集中服务月”活动,通过试点的方式建立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一对一”帮扶机制;用好新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旅游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及主题民宿等分类予以小额贷款支持;筹划成立新疆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金融服务文旅企业的功能。
五是延长保证金“退”“缓”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旅行社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对2020年4月12日(含当日)以后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经申请可暂缓交纳保证金。暂退或缓交保证金期限均延至2023年底(通过银行担保及保险形式交纳的保证金、被法院冻结的保证金不在暂退缓交范围之内)。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李华: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