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回信留言

首页>深入报道
国新办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会内容要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6-02-03   来源:国新网
  

发布会主席台(吴晓山 摄)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郭卫民欢迎中外记者准确了解中国经济形势

  郭卫民在开场白表示,欢迎大家出席今天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近期国内外舆论都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形势,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和一些观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准确地了解有关情况,我们今天请来了国家发展和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先生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的问题。

  对中国经济应从新常态的三个最核心内容来看

  徐绍史表示,对中国的经济应该从新常态的三个最核心内容来看:

  一是速度变化,二是结构优化,三是动力转换。看中国的经济,应该从新常态的角度来看,所以我今天着重从新常态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经济的情况。

  中国经济增速运行在合理区间体现在“四个稳”上

  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变化,但是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过去的一年,我们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从主要宏观调控指标看,中国经济体现在“四个稳”:

  一是经济增速比较平稳。去年全年GDP增长6.9%,符合年初制定的经济增速在7%左右的区间。在全球经济体当中,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位居前列的,而且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是就业保持稳定。大家也都知道,去年一年我们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1000万,实际上是1312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都不高,所以就业应该说是比较稳定的。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我们原来设定的目标就是跟经济增长同步,但是它快了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所增长,城镇居民去年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收入倍差已经缩小到2.73。

  四是物价涨幅平稳。CPI全年上涨只有1.4%,属于温和上涨。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四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优化取得积极成效。

  徐绍史指出,看整个经济形势,不但要看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和波动,而且要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质量效益。结构优化也体现在四个方面,“四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是区域结构更趋协同、协调和平衡,四是城乡结构不断优化。

  要从四方面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

  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

  徐绍史指出,主要是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了社会的创造活力,三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孕育成为新的经济动能,四是对外开放有效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五大优势决定巩固向好势头

  徐绍史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向好势头、态势和形势。

  徐绍史指出,中央在中国经济上现在有两个最重大的方向性、指导性的要求,一个是新常态,另一个是新理念。新理念就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围绕着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发展条件的客观评估:

  一是物质基础雄厚,二是市场需求巨大,三是区域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四是生产要素质量在提高,五是宏观调控经验丰富。

  徐绍史强调,总的来看,在新常态下,我们经济速度虽然变化了,但是它在合理区间。我们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甚至能源结构都在不断优化,我们新的经济动能正在孕育成长。所以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中国将通过坚持五大政策支柱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徐绍史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难,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徐绍史指出,2016年,中国经济还面临一些困难,但是,我们有能力、有条件来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落实发展新理念,特别是中央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完成五大任务,就是“三去一降一补”。

  从三方面看待6.9%的增速问题

  徐绍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从三方面看待6.9%的增速问题:

  首先,6.9%还是符合增长预期的。我们确定的201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左右,所以6.9%是在合理的区间。经济的增长有周期性,中国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希望朋友们看待这个6.9的速度,用新常态的背景来看。

  第二,6.9%的增速是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经济贸易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

  第三,6.9%的增速是在转型升级加快的背景下取得的。传统的动力正在弱化,但是新的动力正在孕育,在新旧动力转换过程当中,有6.9%的增长也已经不容易了。

  徐绍史强调,总的感觉是,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能够平稳,我们并不追求高速度,6.9%也是个不俗的表现。

  中国采用国际通行统计核算办法  统计数据可信

  徐绍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整个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现实,说明这套统计数据还是可信的。

  徐绍史指出,中国现在采用的这套统计办法是国际上通行的统计核算办法,而且全面借鉴了国际上GDP统计的一些先进经验。国际上的权威机构,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中国的统计数据尤其是GDP的核算是认可的,它们所引用的也是中国的统计数据。

  徐绍史强调,现在中国因为就业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的情况很少看到,几乎没有。所以,也欢迎这位媒体朋友更好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使我们的统计核算能够进一步完善、进步。

  投资必须遵循补短板调结构的总要求

  徐绍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对投资和消费有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投资在经济增长当中依然起关键作用,而消费在经济增长当中是起基础性作用的。所以投资在经济增长当中还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我们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还在加快推进,投资的需求还很大、空间也很大。现在的投资必须确立一个最重要的总的要求,就是补短板、调结构,这个总要求必须遵循。

  徐绍史指出,投资补短板、调结构涉及三大的问题:一是重大投资工程包,有11个投资工程包、6大消费工程、国家实施了三大战略,就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二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也就是11+6+3+1。投资重点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粮食、水利、中西部铁路、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还有教育、医疗、文化事业、脱贫攻坚。

  徐绍史进一步指出,这几年投融资改革力度比较大,政、银、企、社四大部分,现在的投资三大块,一块是基础设施建设,一块儿就是制造业的投资,再有一块是房地产的投资。今年我们还会通过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更好地用好政府性投资,更好地吸引社会投资,让投资在经济增长当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产能合作已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徐绍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产能合作在三个方面有重大突破:

  第一个是铁路合作,铁路合作最近一条是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速铁路。第二条是中老铁路。第三条是中泰铁路。第四条是匈塞铁路。莫斯科到喀山的高铁,双方联合提议已经开始勘测。南美,巴西到秘鲁的两洋铁路,也已经开始跟两国合作进行勘测。

  第二个大的突破是核电。中国核电企业跟法国电力公司合作,联合开辟英国的欣克利角核电站,有三个站址,其中有一个将来用的是中国华龙一号的堆型,也就是我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就可以参与到英国的电机组里面。核电我们还跟阿根廷签了重水堆、压水堆,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进展。

  第三个是产能,钢铁、水泥走出去的速度非常快。今年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的战略下搞好跟周边国家战略的契合,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能够保持外资进入中国的良好势头

  徐绍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还要塑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相信还能够保持外资进入中国这样一种良好势头。

  徐绍史指出,两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要素成本也在提高,外资的流进流出,符合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但是,外资并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增加,2015年外资的流入还是增长了5.6%,没有减少,还在增加。

  徐绍史强调,随着我们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势头依然会比较强劲,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说,首先就是要扩大开放。我们正在四个自贸区做试验,四个自贸区开放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包括金融。我们要扩大金融、医疗、文化、电信、商贸物流等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第二是外资的管理体制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化。我们还要塑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相信还能够保持外资进入中国这样一种良好势头。

[责任编辑:郑楠]
相关链接>>
  • 新型城镇化和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吹风会要点
  • 国新办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内容要点
  • 国新办解读《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发布会内容要点
  • 简政放权和高新企业认定管理政策吹风会要点
  • 国新办解读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发布会内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