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会主席台(吴晓山 摄)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简政放权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等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吴知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夏勇和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介绍简政放权有关工作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修订稿)》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审批制度改革近期有四项新的成果
吴知论表示,审批制度改革是贯彻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一方面,国务院提出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其中突出的要“五个砍掉一批”。近期审批制度改革新成果有四项:
一、关于第二批清理中央指定地方实施审批事项,最近推出了第二批。
二、新一批取消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事项。工作方法上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一是由“部门端菜”变成“群众点菜”。最大的方面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其中涉及到行政审批事项的。二是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哪些审批事项有问题、不合适、该取消,这也纳入。三是审改办直接做调研,直接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四是请了国家统计局抽样出80万家企业进行了直接调查。根据点菜的结果,和部门提出的归纳起来、梳理出来共同研究,这次一共取消了10多项,还有三项最后还在论证。
三、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去年10月份国务院已经清理规范了第一批共89项,这批又清理规范192项。
四、关于调整整合餐饮服务场所两个许可证。一个是卫生部门发的卫生许可证,还有一个证是食品药品部门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在去年底又调整为食品经营许可证。
国务院决定取消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由来和背景
汤涛表示,1月13日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取消第5批6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事项。事情的由来和背景主要是:
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是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之一。第五批取消后,取消的数量已经达到44%,远超1/3了。
第五批取消的61项职业资格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4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18项。
国务院新修改66部行政法规包括四个方面具体内容
夏勇表示,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批行政法规的修改草案,一揽子修改了66部行政法规。具体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是在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方面,一共修改47部行政法规,取消了45项有关生产经营活动许可、资质资格认定核准,把29项审批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人民政府。
二是在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改革方面,修改31部行政法规,将5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
三是在价格改革和实施普遍性降费措施方面,修改了6部行政法规,放开了药品等领域的竞争性价格,取消了企业注册登记费等一些收费项目。
四是增加了一些后续的监管措施,强化了监管部门在行政审批项目取消调整以后对从事有关活动的监管。
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在四个方面得到完善
阴和俊表示,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在四个方面得到完善:
一是适当放宽认定的条件,将小企业研发费的占比由6%调整为5%,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到高企政策的优惠。
二是简化认定的工作流程,缩短公示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改为10个工作日,简化企业更名的备案流程,不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是加强认定和后续监管,建立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机制,对各地认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认定后高企资格复核机制,明确取消资格的行为及相应的处罚办法,加强对认定企业的日常管理。
四是扩充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增检验检测、智慧城市、现代体育等服务业支撑技术,扩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技术,增加增材制造、石墨烯材料等先进技术,剔除了一批落后的技术。
取消审批后对公共安全领域三种情形均提出保障措施
吴知论表示,我们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别是取消某项行政审批或中介服务的同时,始终关注取消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以确保公共安全。对其中涉及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事项,均提出了相应保障措施,主要有三种情形:
一是一些事项申请人不再组织安全评估,改由审批部门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安全评估,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一些事项虽然允许申请人按要求自行编制评估论证报告等材料,但要保留和加强审批部门现有的专家评估或技术复核等安全评估程序,以保障审批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三是一些事项取消后,审批部门通过完善安全标准,开展现场核查或技术检测等加强监管,确保审批质量和公共安全。
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有四方面的特点
阴和俊表示,此次修订完善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坚持高新技术导向,突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定位。
二是与时俱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等纳入支持的范围,吸收新技术,淘汰落后技术。
三是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倾斜支持,适当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认定条件,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是坚持放管结合,优化认定的管理流程,加强后续的监督检查,提高认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要集中解决的重点工作有四个方面
汤涛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五批共取消272项职业资格,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双创”,也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继续把住职业资格入口,减少人才就业创业的壁垒,减轻人才负担和社会成本,进一步释放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体现改革红利。
汤涛指出,下一步要集中解决的重点工作有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职业资格清理常态化机制。运用群众“点菜”的方式,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清理。
三是要研究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制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职业资格设置实施监管。过多过乱的问题与过去监管比较弱有很大关系。比较突出的一个是挂证的问题。要斩断利益链,规范职业资格管理。还有一个问题是考培不分,考试机构和培训机构挂钩,对此我们要求考试和培训一定要分离。
避免“一放就乱”的最好方式是用法治的方式来“放”
夏勇回答了记者关于避免“一放就乱”的问题:
一是避免“一放就乱”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法治的方式来“放”。
二是更重要的不是只放不管,“一放了之”。主要有三种情况:增加了日常监管措施;强调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三是法规规定了对不具备条件从事相关活动的还可以进行处罚,这是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
夏勇强调,按照法定程序“放”,按照法治方式“放”,规定一些事中事后法律上的监管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你说的“一放就乱”的情况。从制度上作出了努力,既消除了“放”的法律障碍,又为“管”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措施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