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和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总会计师沈莹、副秘书长彭华岗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介绍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和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等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吹风会主席台(刘健 摄)
国务院专题研究部署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工作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介绍说,2012年以后,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央企稳增长、增效益带来巨大挑战,综合分析研判,未来两年的央企在改革发展上所面临的形势将更加艰巨。因此国务院专题研究部署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升级工作。
国资委将积极推动央企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张喜武指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国资委将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努力实现明后两年央企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破解难题加快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转变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指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从2008年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距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格,侵权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
贺化表示,加快实现从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转变,迫切需要破解这些难题。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意见》的背景、意义及内容
一是背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距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格,侵权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影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加快实现从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转变,迫切需要破解这些难题。
二是意义。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作用,保护和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是主要内容。文件提出“战略引领、改革创新、市场主导、统筹兼顾”原则,力争到2020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创业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国际竞争知识产权新优势,为建成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基础。
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意见》的五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方式,授权地方开展知识产权改革试验,建立知识产权评议制度。
二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行为惩治力度,提高侵权法定赔偿上限,针对情节严重的恶意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健全快速维权等预警防范机制,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加强新业态和新领域创新成果保护,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三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完善审查注册机制,实现在线登记、电子申请与无纸化审批。加强信息开放利用,建设知识产权运营和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专利等信息免费或低成本开放。
四是加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和风险防控。拓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渠道,提高海外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维权援助。
五是提升知识产权对外合作水平。加强对外合作机制建设,拓展知识产权公共外交途径。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文件正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最终以正式发布的内容为准。
央企提质增效升级将向七方面要效益
一、有效完善供给结构,向做好增量要效益。
二、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向盘活存量要效益。
三、逐步退出低效领域,向主动减量要效益。
四、大力推动“双创”工作,向创新驱动要效益。
五、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向开拓市场要效益。
六、大力推进降本增效,向管理提升要效益。
七、细化实化改革措施,向深化改革要效益。
关于国企改革将推出系列举措的四方面情况
第一关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到目前为止国资委已经出台九个配套文件,即“1+N”里的“N”,还有10个文件在近期陆续进行发布。
第二个关于中远洋和中海运是否重组的有关事宜,建议近期关注两个公司的公告。
第三个关于建立矿业基金,解决矿业长期亏损的问题。处置僵尸企业和企业行业脱困问题,国资委还在进一步研究,但是没有最终形成。解决僵尸企业有两大问题,一是钱从哪儿来,二是人往哪儿去的问题。
第四个关于航天、高铁等重要项目、重大领域加大力度的问题,因为涉及到具体项目,可能各个企业、各个项目,各个行业还不同,引进外资,引进民资、需要一企一策。如有最新消息,国资委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需加强两方面改革
一、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升层级。同时,研究探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二、授权地方开展知识产权改革试验。
国企改革十项试点明年将全面展开
一、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
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试点。
三、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试点。
四、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的试点。
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
六、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试点。
七、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八、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九、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
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试点。
从三方面推进落实供给侧结构调整
一、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步伐,用新兴产业替代,用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水平。
二、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作用。
四个“一批”分类治理亏损企业
一、加强管理提升一批。
二、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一批。
三、通过兼并重组一批。
四、对于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关闭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