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回信留言

首页>深入报道
国新办2015年商务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内容要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6-02-23   来源:国新网
  

发布会现场(吴晓山 摄)

  2016年2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15年商务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郭卫民欢迎中外记者了解中国经济形势和对外贸易情况

  郭卫民在开场白表示,欢迎记者出席今天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中国的经济形势、对外贸易的情况,包括流通、消费、自贸区的建设情况也是国内外舆论十分关注的。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先生出席发布会,请他向大家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并回答记者们感兴趣的问题。我知道今天外国记者比较多,我们安排了同声传译,提问环节也会安排翻译。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商务保持中高速增长

  高虎城介绍说,我国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商务工作稳中有进、运行平稳、稳中向好,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各项指标居于世界前列。

  高虎城指出,2015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仍居于世界第一位,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网络零售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位的位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对外投资位居世界的第三位,可以说交出了一份对国家经济增长和对全球经济发展助力的满意答卷。

  2015年中国商务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高虎城表示,2015年,我国商务工作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增长亮点多。从消费来看,201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

  从进出口来看,2015年是我们在全球份额当中提升最快的一年。去年全年货物贸易顺差达到5930亿美元,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7130亿美元,增长14.6%,占全球比重和中国外贸比重实现了“双提升”;从国际投资来看,去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剔除金融类是1180.2亿美元,增长了14.7%,是连续数年的快速增长;从吸引外资来看,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62.7亿美元,增长了5.6%,仍然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二是结构效益好。内贸流通结构优化更加明显,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中国也是网上实物销售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1%左右,线上与线下、现货与期货、批发与零售、城市与乡村流通市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内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各项工作为我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外贸面临非常困难的形势下,仍然贡献了全国18%的税收。2015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5%以上,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进出口仍然显著好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本身就是对世界贸易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2015年中国商务工作的三个关键词

  高虎城指出,2015年的商务工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关键词是坚持稳中求进。主要是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第二个关键词是改革发力。一是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扩大上海自贸区试点范围和新设3个自贸试验区。二是推动内贸流通改革体制创新,出台了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在上海等9个城市开展内贸流通综合试点改革。三是大力加强市场监管,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

  第三个关键词是深化开放。一是开放领域取得新突破。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发布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二是区域开放取得了新进展。实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工程,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三是多双边区域合作呈现新亮点。大家知道,我们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的升级议定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东亚领导人会议上一致确定争取在2016年结束RCEP的谈判。

  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三个原因

  高虎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2015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4%,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这个旺盛的消费原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连续三年都是高于GDP增长的,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我们的社会的保障体制在不断完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医保、养老保险等各方面制度都在往前推进,而且越来越完善,保障体系越来越健全,这就使人有钱敢于去消费。

  三是消费条件不断改善,供给侧这些年来也在顺应市场。比如大家看到的健康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这些新的增长点都是基于此。所以,2015年消费的增长是在2014年基础之上的一个持续增长。

  供给侧发力、结构性改革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

  高虎城指出,如何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满足他们对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更为安全、购物环境更为舒适的需求,主要解决商品品种、价格、质量、安全、购物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是商务工作从供给侧发力、结构性改革方面工作的一个重点。

  中国外贸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优势及其四个原因

  高虎城表示,当全球贸易都在增长的时候,中国的增长速度是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当全球贸易都在下降的时候,中国的下降幅度是最低的。中国仍然保持着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位置,而且在全球货物贸易的份额当中有了比往年更快速度的提升,由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2.2%提升了一个百分点达到13%以上。6%的预期目标到8%的下滑,在这20年当中并不是一个突出的或者非常明显的现象,中国的外贸仍然是一份满意的答卷。高虎城指出,中国外贸的成绩来之不易。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中国的工业体系非常完整,产业链条很长,配套能力很强;

  二是中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实际上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调整。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非常好,我们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国家,包括每个家庭都很大。创新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中国非常强的一个竞争力;

  三是新兴业态的发展,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也包括新兴业态的创新,比如说跨境电子商务,杭州进行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当年一年就新增出口100亿美元;

  四是政府大力为企业创造一个便利化、高效率、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清理各种税费,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力气,各个金融机构都给予了很多支持,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助外贸企业发展。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全球合作共赢发展的合唱

  高虎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新时期中国对全球合作发展、共同繁荣的一个中国建议和中国方案。习主席提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合作倡议,实际上是借用一个历史的“丝路”符号,推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是以意识形态、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或者发展水平等标准来划定界限,而是以政策、贸易、货币、基础设施、人文等方方面面的交流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倡议。

  高虎城介绍说,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一些国家同中国进行了战略对接,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想法。正如总书记曾经在演讲中讲的一句话,“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合唱。两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收获,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开工,中国的西部成为了在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一个前沿,中部的开放加快推进,东部迎来了再一次的产业升级、合作升级。

  高虎城指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世界各地已经设立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为所在国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据统计,近四年来境外中资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超过了1000亿美元,2015年末在境外中资企业工作的外方员工近90万人。

  商务部对港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高虎城表示,香港特区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央政府相信并且坚定地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社会大局的繁荣稳定,这一点是不会变的。商务部将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一如既往地积极推动两地经贸交流与合作,支持香港的经济发展,着重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好去年签署的内地与香港的CEPA项下的服务贸易协议。中央政府曾承诺,在“十二五”结束,也就是2015年末,内地对香港要基本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通过落实这一协议,进一步提升两地服务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支持香港充分发挥金融、专业服务等自身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支持两地企业联合对外开展投资和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继续支持香港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中央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香港同东盟的自贸区谈判,谈判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四是支持香港参与内地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是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同时,我们将继续支持香港更好地分享内地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为香港的经济发展而努力。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虎城指出,由国务院各部门承担的自贸区试点任务有366项,实施率超过80%。总的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展顺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投资领域,实施准入前实行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率先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效率平均提高了40%。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自贸试验区建设大数据政府监管平台、信用分类管理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高虎城表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途径、积累新经验采取的重要举措。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向全国推广了34项试点经验,目前又总结形成了一些最佳实践案例和新的试点经验,争取早日向全国推广,释放改革红利。

[责任编辑:董金玲]
相关链接>>
  •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情况新闻发布会内容要点
  • 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和中医药发展规划政策吹风会要点
  • 国新办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情况媒体见面会内容要点
  • 发展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政策吹风会要点
  • 国新办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发布会内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