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会主席台(吴晓山 摄)
2016年2月1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和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等有关政策情况政策例行吹风会。民政部副部长邹铭,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袭艳春主持本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表示,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
《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五大服务体系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指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依法提出了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政策措施。
二是明确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属地责任,要求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定期走访、全面排查、重点核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家庭监护监督和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顾。
三是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责任,明确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控辍保学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四是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关爱服务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假期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关爱服务。
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颁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提出,战略规划分为两个阶段性目标:
一是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服务,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二是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着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的贡献率更加突出。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指出七方面重点任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共提出7个方面24项重点任务:
一是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二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
三是扎实推进中医药继承,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技术挖掘,强化中医师承教育。
四是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加强中医药理论创新,重大疑难疾病攻关和重大新药创制,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
五是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水平,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六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七是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五方面保障措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介绍,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将具体实施十个工程和三个行动计划,为确保目标和任务实现,还明确提出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中医药法律体系。
二是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
三是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
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组织实施的三点要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未来十五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对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召集人。
二是创新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切实加强中医药管理工作。
三是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开展了五项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各部门的共同职责,并且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完善了政策体系,二是体现了关怀照顾,三是明确了关爱重点,四是探索了关爱形式。五是组织了自查督查。
王定华指出,2015年下半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情况自查,督促各地切实把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教育部门和学校保护留守儿童要做好七个重点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教育工作,按照文件新的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做好七个重点工作:
一要全面摸清情况,二要做好学校的教育关爱工作,三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四要完善控辍保学机制,五要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六要加强源头治理,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现象,七要强化教育督导,让政策真正落地。
公安部对少年儿童保护实行三项工作四个措施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刘绍武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公安机关依法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的各项工作当中,保护少年儿童的安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是重点关注保护的人群。公安部重点抓了三项工作、采取了四个主要措施:
三项工作:一是不断治理改善农村社会治安秩序,二是持续开展打拐专项行动,三是狠抓农村校园的安全工作。
四个措施:一是加强专项部署。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三是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四是广泛发动群众,实行群防群治。
三方面举措确保未成年人得到关爱保护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和农村留守儿童有所不同,但是在教育、就医这些方面会碰到一些困难。
王定华指出,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城市里流浪的未成年人,相关部门做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跟随父母进城务工人员的未成年子女接受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保证他们跟他们的父母一样融入到城镇,能够接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二,对于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并跟公安部门联手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快速的救助、快速的甄别,帮助他们回归家庭,作好相应制度安排。
第三,对整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无论是流动儿童,还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制度设计、工作力量投入、社会力量统筹、慈善组织和专业社工队伍作用的发挥,都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
王定华强调,目前全国有300个县、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工作,还在全国开展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对未成年人提供更加有效的关爱服务和保护。
四项工作保障随迁子女教育一视同仁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新的形势,在随迁子女教育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健全入学政策,畅通随迁子女就学的渠道;二是要加强分类指导;三是完善保障的措施,扩大城镇义务教育的学位供给;四是改善随迁子女教育的管理,实行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均衡配置师资,确保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一视同仁。
一个网络和两个工程完善城乡中医药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医改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两个方向,建设一个网络,实施两个工程:
完善覆盖城乡中医医疗服务网络,通过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来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增加中医院服务供给,保障患者需求,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中医药发展规划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以往中医药的发展规划都是行业专项规划,这次的规划是在行业部门规划之上,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于文明表示,李克强总理在贺信中高度评价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是让中国人高兴和自豪的事情。屠呦呦获奖起到两个做用:第一是再次证明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第二把继承和创新中医药作为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