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回信留言

首页>深入报道
国新办解读《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发布会内容要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6-01-27   来源:国新网
  

发布会主席台(刘健 摄)

  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同时举行解读《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有关情况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胡凯红主持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达哲,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姚斌介绍《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核安全观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胡凯红介绍说,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海牙核安全峰会,首次提出以理性、协调、并进为核心的中国核安全观,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胡凯红指出,中国是一个核能大国,始终致力于和平利用核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核电取得很大进展,目前中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54台,机组总数位居世界第三,近年来中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核电走出去,为世界核能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首部涉核领域政府白皮书《中国的核应急》发布

  胡凯红表示,今天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这是中国在涉核领域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

  胡凯红介绍,《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全文约1.2万字,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白皮书从核能发展与核应急基本形势、核应急方针政策、核应急一案三制建设、核应急能力建设与保持、核事故应对处置主要措施、核应急演习演练、培训与公众沟通、核应急科技创新、核应急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八方面,全面集中介绍了中国在核应急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重要进展。

  胡凯红进一步介绍,《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以中、英、法、俄、德、西、阿、日等语种发表,中文版、英文版已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中国不断推进和创新核应急工作体现出四个新局面

  许达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核安全观总要求,着眼核能发展新形势新任务,适应核能发展新期待新要求,针对核能发展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推进和创新中国核应急工作的新局面。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倡导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握核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健全完善国家核应急方针政策,全面推进国家核应急体系建设;

  三、加强核应急公众沟通和培训演练,增强各级和全社会应急响应能力水平;

  四、实施“一带一路”和核电“走出去”战略,不断融入国际核安全应急体系。

  中国倡导“四个并重”和“四个坚持”的核安全观

  许达哲表示,中国倡导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具体要做到:

  一、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

  二、坚持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

  三、坚持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

  四、坚持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许达哲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增强自身核安全应急能力、坚定不移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坚定不移支持核安全国际合作、坚定不移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注重建立健全国家核应急五大体系建设

  许达哲表示,中国注重建立健全国家核应急体系,包括五方面:

  一是核应急预案体系。发布新版《国家核应急预案》;

  二是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形成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技术导则于一体的核应急工作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三是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国家、省(区、市)、核设施营运单位三级核应急响应工作体系;

  四是技术支持体系。建立8类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中心和相关培训体系;

  五是救援处置体系。正在组建由320人组成的中国核事故应急救援队,同时建立数十支国家级专业救援分队。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居世界首位

  许达哲表示,中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在世界运行机组中居第4位。在建的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在世界上居第一位。

  中国与世界核电大国技术水平发展同步

  许达哲表示,从技术水平来说,中国与世界核电大国技术发展是同步的。

  许达哲指出,中国已经投入运行的主要是2代和2代+的核电机组,在建的已经逐渐向3代技术的核电机组转变。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在国内、国外同步开工,在世界上也得到认可。中国也在研发第4代核电机组,高温气冷堆建设顺利。

  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采取四项应对措施

  许达哲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中国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在2011年到2014年这个阶段,放缓了在建的批复速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包括:

  一、对在运、在建的核电站进行了安全大检查;

  二、制定了最严格的安全标准;

  三、与国际标准对接,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新标准、新理念,全面改进国家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也要求各核设施运营单位按照新标准完善应急措施;

  四、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

  许达哲指出,按照2015年批复开工了8台核电机组建设的速度,到2020年达到运营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是在计划当中的事情。

  目前中国核电站主要在沿海布局

  许达哲表示,现在中国核电站主要是在沿海布局。中国目前从北到南,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八个省份部署了54台在运、在建的核电机组。根据能源需求,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论证核电向内陆发展的问题,坚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并借鉴世界各国已经运营的经验。

  中国建立海上浮动电站坚持安全为前提

  许达哲表示,中国一定要充分挖掘利用海洋资源,在周边海域开发海洋资源,造福人类,这绝对是应有的选项。但是中国首先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在坚持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发展核能。

  许达哲指出,和平利用核能是中国重要的战略选择,海上浮动电站正在规划当中,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论证。

  中国核应急体系建设把人民福祉放在首位

  许达哲表示,中国在核应急体系整个顶层谋划和设计中,把人民的福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核应急首要考虑公众安全。

  许达哲介绍,核应急体系建设包括事故本身的应急和“烟羽计划区”,就是规划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什么样普遍的公众应急行动,在更大范围内,包括人身安全、各方面的安全,要考虑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许达哲强调,核应急是核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核应急的最后一道防线考虑最多的就是公众的安全,公众的疏散,信息的发布。随着中国核电规模不断扩大,核应急工作的忧患意识必须加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核应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也要向公众普及核能相关的安全知识、应急措施。

  中国台山核电站建设仍在按计划推进

  许达哲指出,中国台山核电建设,EPR机组的建设略有推迟是属实的,因为中国把核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只要有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再进行后续的工作。但是台山核电站没有停建,还在按计划推进。中国高度重视在广东,包括毗邻香港的核安全问题,“神盾-2015”就是以台山电站为背景进行的模拟演练。

[责任编辑:郑楠]
相关链接>>
  • 简政放权和高新企业认定管理政策吹风会要点
  • 国新办解读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发布会内容要点
  • 新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吹风会要点
  • 国新办2015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内容要点
  • 简政放权和高新企业认定管理政策吹风会要点